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所有的刀子嘴,都是刀子心!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孩子内伤一辈子

时间:03-14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298

所有的刀子嘴,都是刀子心!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孩子内伤一辈子

作者:主创团·筱恬不久前,在微博上刷到一个帖子。一位博主在坐高铁时,目睹了一场羞辱式教育。当时,旁边的孩子想找衣服,于是便问自己的母亲:“妈妈,我的外套在哪里?”这位妈妈完全可以说:“在椅子靠背上。”但是她一出口,味道却变了:“不在椅背上,难道在我手上?”同样的意思,顿时充满了责问和讥讽。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让那位博主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不明白,为什么生活中总有那么多大人,喜欢用指责、批评、羞辱的语气对孩子说话。是啊。明明可以正说,偏偏要用反问。明明想表达关心,开口却变成了批评。家长们的刀子嘴,似乎从来都不饶人。殊不知,大人的语言对孩子影响巨大。家庭教育里的隐形暴力,莫过于父母不会跟孩子好好说话。有多少家长活成了孩子的差评师寒假期间,同事顾姐把女儿带到了单位。这孩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太“乖”了——她没有大多数七八岁孩子该有的活泼与灵气,却异常拘谨胆小,有着跟年龄不相符的唯唯诺诺,甚至到了木讷的程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顾姐跟孩子的说话态度。几乎每一句,都非常呛人。想让女儿多喝水时,她说:“一天到晚的不喝水,渴死你活该。”女儿不小心打翻了铅笔盒,她说:“蠢不蠢,跟个低能儿似的。”喊女儿整理书包,她说:“你的书包比垃圾桶还乱,还不赶紧给我收拾一下?”女儿不小心绊了一下,她说:“走个路都不会,真够笨的!”女儿上厕所慢了点,她说:“你怎么不掉厕所里呢?”那几天,顾姐那些火药味十足的话语,让办公室里的气氛都沉重了很多。对此,顾姐倒是很坦然。她直言不讳说到:“我跟女儿一直这么沟通。这孩子,跟她好好说话没用,必须得狠一点。”看着顾姐女儿木然的小脸,每个人都特别心疼这孩子。从小到大,想必她一直活在妈妈语言暴力的阴影里。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个例。2023年南宁晚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5%的家长表示会对孩子使用不恰当言辞,18%的家长承认经常对孩子说重话。”至于在形式上,这些语言暴力主要包括了:贬低和羞辱:“你笨得像猪一样。”“跟××比,你太差劲了。”威胁和恐吓:“再不听话,我就把你卖掉。”“信不信我把你腿打断?”过度批评指责:“你从来就不让大人省心,总是犯错!”“这个错误不可原谅!你注定一事无成。”忽视和冷漠:“走开!别来烦我。”“关我什么事?”想起一位网友的感慨:“我听过最恶毒的谩骂,竟来自我最爱的父母。”世界上最残忍的事,莫过于此。那个活在父母刀子嘴里的孩子内心有多苦节目主持人李小萌曾在节目里透露,她来自一个家教很严苛的家庭。尤其是父亲,从小到大不仅对她动辄打骂,而且总喜欢用语言打击她。记得有一次,她和父亲去参加活动。结束回家后,只听见父亲向母亲说到:“别人的女儿都像花蝴蝶一样,那么漂亮、可爱活泼。咱们女儿又黑又瘦的,缩在角落里……”这番话,让李小萌伤心不已,时隔多年依然耿耿于怀。她在采访中坦言,因为父亲那些伤人的话,她长大后不仅一度自卑,而且“非常害怕跟别人产生冲突,总是为了回避矛盾而不断退缩,从不敢为自己争取该有的利益”。差评师一般的父母,正是孩子成长路上难以消散的梦魇。与此同时,连带产生的负面后果还有很多。有研究表明,儿时深受父母语言伤害的孩子,不仅大脑容易造成功能性损伤,还会影响心智发育和心理健康,产生行为问题的可能性也大幅增加。沈阳心理研究所曾拍摄过一部名叫《暴力语言会变成凶器》的短片。片中通过对6个沈阳拘留中心少年犯的真实采访案例,向人们揭露了一个扎心的真相:“青少年犯罪与童年时期遭受语言暴力之间有强烈的联系。”这几个孩子,都来自不会好好说话的家庭,平日里父母对他们总是极尽毒舌:“怎么不去死?”“猪脑子”“废物”“就知道吃”“丢人”“是人都比你强”这样的话就像一把把尖刀,肆无忌惮地扎进他们心里最终,这几个孩子走上了歪路。那些来自父母的伤害,他们用最极端的方式进行了回应。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可能不会想到,自己的每一句毒舌评价,都句句戳心、刀刀致命,会让孩子用尽一生去治愈伤口。学会好好说话是为人父母最好的修养《原生家庭》一书中提到:“小孩子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评价。”养育路上,我们总会苦恼于亲子关系紧张、困惑孩子为什么与自己不贴心,甚至对自己敌意十足。事实上,这正是输在了家长不会好好说话。因此,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跟孩子交流,是孩子成材的保障,也是每一个父母应有的修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亲子之间高质量沟通的万能公式——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非暴力沟通具体来说,我们要想和孩子好好说话,离不开以下四个要素:1、观察指的是家长应该着眼于所发生的情况,阐述所观察到的事实时,要保持客观和清晰,确保客观公正,避免加入任何个人评判或主观臆断。2、感受告诉孩子我们对于这件事的感受或心情,比如生气、难过、失望、喜悦、激动、担心等等。3、需求提出我们的需求,也就是表达出是什么样的“需要”导致了我们这些感受的产生。4、请求明确向孩子提出我们的期待,让他知道大人希望他到底怎么做。举个例子,当孩子做的作业错了很多,同样的题目反复丢分时,很多家长往往会气不打一处来,对着孩子脱口而出:“这些题你至少做过三遍了,为什么还是错?我怎么生了你这么笨的孩子?”如此一来,我们不仅攻击了孩子的人格,对他们进行了羞辱,还在无形中给孩子贴上了标签,可以说除了发泄情绪一无是处。而要想取得较好的沟通效果,我们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孩子,我发现今天的作业你又错了很多。其实之前同样的题目我们都做过,但这次还是没做对(观察),所以妈妈心里很失望也很难过(感受),因为我希望每次辅导你功课时你可以用心听进去,我也相信你明明能够做到(需要)。所以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争取把每道题都彻底弄懂,能不能做到?(请求)”只有收起口无遮拦、杜绝语言暴力,才能真正把话说进孩子的心坎里。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